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林奕成 马轩微 童越
“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会计人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会计+大数据’这条赛道,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考研深造能为就业增添更多筹码吗?”……面对同学们的学业困惑与择业疑问,一场专业口试给出了解答。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课程的专业口试顺利开展,由课程任课教师刘海生、新和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石方彬以及杭州翔天供应链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凌立钢共同组成评审团,为同学们指点迷津,助力其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本次专业口试旨在推动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有机融合,设置自我介绍展示、专业知识回答、考生反问评审等主要环节,全方位考查考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考生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需从题库中抽取一道考题,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和想法。在考生反问评审环节,业界评审会根据学生提问,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关于职业、事业和人生的专业建议。在口试现场,每个考生都有机会观摩四位不同考生的表现,通过现场对比,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实现相互学习与成长。
展开剩余50%“在人工智能技术稳步发展、逐步影响教育格局的当下,未来的精英与行业佼佼者,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书面表达能力,更要擅长口头表达。”《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刘海生强调专业口试围绕“普惠式精英培养”与“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两大核心理念,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课程考核方式与时俱进。此外,考题设计结合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涵盖专业内核心知识与扩展知识两大领域,其中扩展知识部分注重数据管理等内容。刘海生表示,专业口试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理清逻辑脉络,并将知识进行跨领域整合,实现从“能写”到“能讲”的能力提升,进而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表达能力,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浅层次学习问题。
据悉,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课程的专业口试始于2009年,其秉持“普惠式精英培养、未来领导者养成”的育人方法,着眼于学生职业发展、事业成功和人生圆满三个层面,实现考核与育人的双重功能。在高校课程评价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专业口试成了极具特色的创新实践,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未来职业发展的桥梁,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于:浙江省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